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924667705
新闻咨询/ News

香港中文大学姜里文教授PNAS解析植物自噬体的膜起源

发表时间:2017-01-06

深圳子科生物(www.zikerbio.com)报道:自噬领域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自噬体膜的起源。作为唯一的跨膜自噬相关(ATG)蛋白,ATG9在真核生物之间是保守的,并且已知对于自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确切的分子功能仍然是未知的。


1月4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体内实时成像、3D层析重建和遗传学方法相结合证明,与酵母和动物中表征的agt9突变体相反,拟南芥中ATG9的缺失可导致在自噬过程中扩大的自噬体相关小管连接到内质网。因此,这项研究对于“ATG9在来自植物细胞内质网的自噬体进展中发挥一个独特的功能”提供了功能性的证据,并对于植物自噬体的膜起源,提供了新的见解。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姜里文(Liwen Jiang)教授。姜里文教授198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Simon Fraser University博士学位;2000年开始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中心主任、BMC Plant Biology等8种国际期刊的 associate editor、editor或review editor。主要研究方向是蛋白的定位和转运、植物细胞内吞和胞吐、细胞器动力学与生物发生。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期刊发表了近百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自噬是一个保守的途径,用于双层膜结构(称为自噬体)降解细胞质的物质。自噬体形成的起始,需要将自噬相关蛋白9(ATG9)囊泡招募到preautophagosomal结构。然而,ATG9小泡和吞噬泡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在不同系统之间是有争议的,并且Atg9在植物中的分子功能也是未知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在植物中,ATG9对于内质网(ER)衍生的自噬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结合遗传学、体内成像和电子断层成像的方法,研究人员表明,拟南芥ATG9缺乏可导致自噬诱导后自噬体相关管状结构的急剧积累。动态分析表明,在自噬过程中,ATG9小泡和自噬体膜之间有一种瞬态的膜连接。此外,在Atg9突变体中,通过一种磷脂酰肌醇3 -磷酸–依赖性的方式形成延长的小管,使ATG18a的运输受到损坏。综上所述,本研究对“ATG9在调节拟南芥ER膜的自噬体进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联系方式
手机:13924667705
手机:18665335907
Q Q:
Q Q:
手机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