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924667705
新闻咨询/ News

福建农林大学Nature子刊:隐花色素磷酸化分子机制

发表时间:2017-05-17

深圳子科生物(www.zikerbio.com)报道: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for blue light-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Arabidopsis cryptochrome 2”的文章,发现了隐花色素CRY2的蛋白激酶PPKs,并证明了PPKs对CRY2的磷酸化特异性地依赖于蓝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林辰涛教授与左泽乘教授,第一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中心柳青博士与王琴博士。其中林辰涛教授是植物蓝光受体(Cryptochrome)的发现者之一,在植物蓝光信号传导分子机理方面做出了领先成就,是国际上植物蓝光信号传导的权威之一。

隐花色素CRY2是植物蓝光受体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与开花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号转导机制已在植物中被广泛报道。磷酸化修饰作为隐花色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生化反应,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去年,林辰涛教授等人首次解析了生物最古老的光受体之一——隐花色素的工作机制,确定了隐花色素在不同光信号下的活性表现。

最新研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隐花色素CRY2的蛋白激酶PPKs,并证明了PPKs对CRY2的磷酸化特异性地依赖于蓝光。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PPKs磷酸化CRY2的磷酸化位点,而这些位点与植物体内CRY2的磷酸化位点基本一致,揭示了PPKs是CRY2的主要蛋白激酶。

此外,植物体中PPKs蛋白的缺失会显著影响CRY2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和稳定性,最终影响CRY2蛋白的生理功能导致拟南芥植株开花时间变晚。

作者简介:

林辰涛,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Nature》、《Science》杂志审稿人和《Plant Physiology》、《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杂志主编。1992年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1987年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1987-1992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1992-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200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担任副教授,2001年至今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担任教授,2014年担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

林辰涛教授是植物蓝光受体(Cryptochrome)的发现者之一,在植物蓝光信号传导分子机理方面做出了领先成就,是国际上植物蓝光信号传导的权威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植物蓝光受体的分子生物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在该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在Science、Nature、PNAS和Plant cell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曾任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创新研究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并荣获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学术优秀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国家研究服务奖和美国加尼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开发奖。

原文标题:

Molecular basis for blue light-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Arabidopsis cryptochrome 2


联系方式
手机:13924667705
手机:18665335907
Q Q:
Q Q:
手机访问官网